当前位置:巨引擎金融百科知识网 >> 股票知识 >> 详情

互联网巨头的估值修复空间


2025-08-12

互联网巨头的估值修复空间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分析:

1. 政策环境缓和

随着中国监管政策从"强监管"转向"常态化",平台经济专项整改基本完成,《数据二十条》《"十四五"数字经济发展规划》等政策明确支持健康发展。反垄断罚款案例减少,游戏版号恢复发放,估值压制因素逐步消除。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"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、创造就业、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",政策预期明显改善。

2. 盈利能力重构

各巨头通过战略调整已初见成效:腾讯2023年Q3净利润增速回升至39%,阿里巴巴降本策略推动EBITA利润率提升至21%,美团优选等新业务亏损大幅收窄。降本增效措施使得互联网公司自由现金流改善明显,部分企业股息回购比例提升至净利润的30%以上。

3. 新增长曲线形成

- 云计算:阿里云已实现盈利,政企数字化需求持续释放

- 出海业务:TikTok电商GMV超200亿美元,腾讯《幻塔》海外版表现亮眼

- AI落地:百度文心一言、阿里通义千问等大模型商业化加速

- 硬科技:美团无人机配送已覆盖深圳多个商圈,腾讯持续投资芯片领域

4. 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低位

当前主要互联网公司PE普遍在15-25倍,低于近五年中位数。对比全球科技巨头,Meta、苹果等PE在30倍左右,存在估值折价。部分企业市净率接近1倍,低于净资产价值。市场仍未充分反映新业务带来的估值增量,以云计算为例,AWS估值约占亚马逊整体的70%,而阿里云估值占比较低。

5. 流动性环境改善

美联储加息周期接近尾声,港股流动性压力缓解。南向资金持续增持,2023年累计净买入超3000亿港元。MSCI中国指数权重调整带来被动配置需求,中美审计监管合作化解中概股退市风险。

风险点在于:全球经济衰退影响广告收入,局部领域如直播电商的竞争加剧,AI技术迭代的不确定性等。但总体来看,随着ROE回升和增长可见性提高,估值修复可能分三阶段展开:政策风险溢价消除→盈利能力重估→新业务溢价体现。当前处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期,具备较好的配置价值。

标签: